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首页

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学术报告:量子力学

作者:时间:2025-10-11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量子力学
报告人:曹则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9:00
报告地点: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2楼20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97年在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至今,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系主任,国家级人才。曹则贤研究员曾在Science、PNAS、PRL、Adv.Ma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另发表中文物理学教育传播论文两百多篇。著有《物理学咬文嚼字》(四卷)、《至美无相》、《量子力学-少年版》、《相对论-少年版》、《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军事物理学》等多部深受欢迎的物理学科普与教学著作。

报告摘要:自1872年玻尔兹曼将分子动能量子化并认识到其哲学意义后,诸如功量子、热量子、能量量子、电量子等概念便开始在物理学表述中迅速传播;1900年,普朗克为黑体辐射引入能量量子,正式开启量子论时代。量子论奠基于经典物理对辐射与电子的系统研究,其间最艰难亦最富成果的进展是量子数话语体系的建立——始于1913年玻尔的原子模型,关键转折则为1918年玻恩与朗德通过晶体研究破除平面电子轨道观念,并最终推动玻恩于1924年在索末菲“Übermechanik”与自身“Atommechanik”基础上提出“Quantenmechanik”一词。同年,量子力学赖以发展的数学基础——希尔伯特与库朗的《数学物理方法》问世,而海森堡在同期投稿的论文中立即使用该词,其关于塞曼效应、谱线色散与强度的研究,也引导玻恩与约当逐步构建出矩阵力学。另一方面,与玻恩、海森堡同期刊出的玻色论文,经爱因斯坦(1924–1925)与薛定谔(1925)推进,并结合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最终促使薛定谔于1926年建立波动力学。随后,1927年泡利提出两分量波函数方程,1928年狄拉克发表四分量波函数的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将量子力学结构推至高潮;至1930年,冯·诺伊曼对量子力学的公理化努力,以及外尔与维格纳将群论引入该领域,终使量子力学成为近代物理的思想基础与开拓工具。作为人类智慧的高峰之一,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皆蕴藏着物理学工作者应当学习与领悟的思维路径与方法精髓。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