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首页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江西日报客户端】江西力量破极危物种密码 大黄花虾脊兰新苗移栽成功

作者:时间:2020-06-29
摄影 单位
  

▲视频:拯救植物“金丝猴” 制作|江西日报记者童梦宁

38316bb008a24379b67de30d6315ed8b.jpg

▲生长在井冈山的野生大黄花虾脊兰,结出的花朵色泽金黄,明艳动人。南昌大学供图

1a8fe2abafdd408ab6992c785c01951e.jpg

▲杨柏云教授蹲守深山区,研究野生大黄花虾脊兰。南昌大学供图

4478b5cba18e40ef879de4101fd273dc.jpg

▲去年11月份,由杨柏云科研团队移栽到井冈山的大黄花虾脊兰新苗,如今已长出新芽,生机勃勃。南昌大学供图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童梦宁)在江西井冈山、湖南崀山、安徽泾县山区,自去年11月份以来,悄然多出了一片人工移栽的同种草本植物。这些看似普通的绿草正是被誉为植物中的“金丝猴”的大黄花虾脊兰。6月28日,记者分别在南昌大学江西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井冈山野外移栽基地,看到了长势良好的大黄花虾脊兰幼苗及大苗。移栽至井冈山的数千株新苗已生长了7个月,如今爆出了新芽和嫩叶,生机勃勃。根据其习性,两年后,这批回归大自然的新苗将绽放出串串金花,大展芳容。

据介绍,2015年开始,南昌大学杨柏云教授及其团队开展多项研究和实验,耗时5年,成功破解大黄花虾脊兰的濒危原因,建立了无菌培养和真菌共生培养的繁殖体系,进行了规模化育苗和野外回归等研究工作,使种苗在赣、湘、皖三省原产地的山林中成活,为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贡献了“江西力量”。

据了解,大黄花虾脊兰属兰科常绿草本,生长在海拔300米-1500米的深山林中,原产于江西、安徽、湖南等地。其叶片硕大,花序修长,色泽金黄,花朵形似金色的鸽子,观赏价值极高。但该物种野生资源分布极少,其中我国实际存量不足300株。2012年,该物种被列入我国120种极小种群保护名录,同时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保护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杨柏云教授向记者介绍,经过近5年的研究表明,大黄花虾脊兰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过度采挖、种子有胚率极低、自然界为其有效传粉的昆虫缺失,导致适生区缩小且破碎化加剧。当前选择赣、湘、皖三省原产地率先开展该物种回归研究工作,需重构该物种生态链,继续对回归地开展生理生态指标测定等研究,同时希望地方政府部门能加大扶持力度,满足该物种回归以及市场对种苗的需求,科学有序拯救这一植物中的“金丝猴”,弘扬生态文明,保护生物多样性。

IUCN兰花专家组亚洲区委员会主席、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罗毅波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杨柏云科研团队在全球拯救大黄花虾脊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空白,值得赞赏。他力荐杨柏云教授携该科研成果,参加2023年将在澳大利亚举办的第24届世界兰花大会,代表中国向全球展示并分享成果,助推全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创生态文明。


原文链接:

http://m.jxxw.com.cn/v4/index.php?c=Web_News&m=news_detail_v5&contentid=120749801&channleId=11118&siteId=55 


编   辑:徐子琪

责任编辑: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