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首页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新网客户端】江西高校探索“智能垃圾分类”:绑定学籍 科学奖惩

作者:时间:2020-09-26
摄影 单位
  

【解说】今年9月初,南昌大学开学后正式开始试行垃圾下楼分类投放。至今已月半有余,成效究竟如何,9月25日,记者来到推广力度较大的该校医学院实地探访。

记者观察发现,在每一栋宿舍楼前,取代传统敞口垃圾桶的是一个个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学生们将垃圾带下宿舍楼后,在设备前进行垃圾分类。据了解,该设备由南昌大学的“叶子再生”创业团队开发。

【同期】叶子再生团队创始人 尚一

因为我们是从17年开始就觉得说垃圾分类,就看到很多垃圾围城的相关信息,我们觉得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围城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那个时候大多数都只是摆了一个分类垃圾桶,还是没有人去监管,然后也没有人去进行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然后到19年的时候,国家又大力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我们就顺势而为,把之前的一代只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改成全品类的四个分类的回收了。

【解说】据介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的系统和学生的学籍信息绑定,对于垃圾分类工作,该校正在拟定管理办法,对投递正确和投递错误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惩。

【同期】南昌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邹小玲

那么我们从学校管理层面也出台了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办法。办法里面对这个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约束,比如说你有多少次参加了这个垃圾分类,投放了垃圾分类,我们给你进行奖励加分,或者在商城里面,或者在评先评优里面给你加分,如果你多次违反了这个分类的原则,那么我们从其他的方面也是学分方面,或者说评优评先、参与社团组织,包括这个考核这方面来进行惩罚,或者叫你参加这个垃圾分类工作的培训。

【解说】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对这种智能垃圾分类的做法表示认同,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在宿舍内部就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分类习惯。

【同期】大三学生 陈小凤

(宿舍)就用一个小一点的垃圾袋装那些大家四个人的厨余,然后其他垃圾就自己装自己的,然后就放下来。

【解说】与此同时,也有学生对该校实行“垃圾分类”的做法提出建议,针对这些建议,叶子再生团队成员也定期收集听取学生意见,力求不断完善。

【同期】大三学生 陈文彩

每天早上的话就有很多那些打包好的垃圾放在那个已满溢的边上,容量可能不够。

【同期】叶子再生品牌部负责人 李明骏

这个桶已满溢后会向后台报警,然后他会过来处理。我们也会加强一个清运,具体的后面要不要再增添设备,这也是一个办法。

【同期】大三学生 陈文彩

那如果有清运的话,这个就可以做的很好了,我觉得这个比那种直接丢垃圾桶的要好很多。

【解说】对于部分学生的抵触心理,该团队成员表示今后会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去加强宣传引导。

【同期】叶子再生品牌部负责人 李明骏

垃圾分类总归来说,在大家心里都是比较认可,因为他是一个好的结果,我们就会有一些正确的引导,比如说做一些相关的垃圾分类的小游戏的活动,比如说进行一些垃圾分类的一些讲座、开班会这种方法去解决。

姜涛 张莹 江西南昌报道

原文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sp/9300951.shtml?from=singlemessage

编  辑:农舒婷

责任编辑:谭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