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南大新闻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校训校徽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学院与学科
学院设置
学科建设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网络教学平台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授权专利
科研平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教育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服务
管理与服务
校领导接待日
领导信箱
服务指南
师生通道
人才招聘
首页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江西科技微信公众号】杨柏云:一生素心为兰花
作者:
时间:2023-05-07
摄影
单位
“快看这里!这株兰花的香味好独特啊!”“这种颜色的兰花我还是第一次见,赶紧拍个照。”这个四月,在南昌大学新晋网红打卡地——南昌大学第二届兰花展上,师生们坐在亭子里用细瓷盖杯喝着金线莲茶,欣赏着兰叶展开的姿态,闻嗅着兰花的香气,听着如潺潺流水般的琴音。
“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
谈到这场展览,便绕不开一个人。他29年醉心研究兰科植物的保育工作,他13年扎根山野遍寻兰花踪迹,他5年潜心破解植物界“金丝猴”——大黄花虾脊兰的回归保育奥秘……他就是此次兰花展览负责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获得者,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柏云。他常说:“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
2015年,江西境内首次发现了野生大黄花虾脊兰的踪迹。杨柏云兴奋极了,他赶忙将标本带回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繁殖实验。然而,万粒兰花种,萌芽仅二三。如何对大黄花虾脊兰进行繁殖,杨柏云苦苦思索着。历时4年,历经上千次重复试验,杨柏云和他的团队终于建立了无菌培养和真菌共生培养的繁殖体系,对大黄花虾脊兰进行了规模化育苗。
培育幼苗只是“拯救”大黄花虾脊兰的第一步。2019年,杨柏云团队开始分批将2万余株幼苗移植到江西、湖南和安徽三省的野外环境中进行回归保育,但困难还是超乎想象。蚂蟥咬、蚊虫叮、车陷泥泞、路遇野猪、被岩壁划伤、与毒蛇对视……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由杨柏云团队发明的三种回归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曾经让珍稀兰花绽放在更广袤的山野中的愿景,如今也近在眼前。
“让每个角落都兰花飘香”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兰花、喜欢兰花?这是杨柏云一直思考的问题。他笑着说:“我想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兰花飘香。是为‘飘香运动’。”
“让广大师生对兰花从喜爱到热爱到渗透到自己骨子里去,这是我们课题组近几年一直在做的工作。”杨柏云鼓励学生们在劳动中理解兰花与文化的关系。与此同时,杨柏云也十分注重兰花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他认为兰花不仅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药用和研究价值。多年来,他深入基层,帮助当地的企业和农民发展林下经济,仿生栽培中药材。从2018年起至今,已经成功种植了黄精、金线莲、铁皮石斛、见血青、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和霍山石斛等。下一步,杨柏云和他的团队也将继续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为传播好兰花文化作出贡献。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把书教好,是最根本的事情。”作为南昌大学第二届“立德树人标兵”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杨柏云始终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学生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搞科研要学会坐冷板凳。”这是杨柏云对学生科研的建议。“恃才不傲,得志不骄。”是杨柏云对兰花精神的概括。而他自己也如兰一般,秉持着立德树人的匠心,积极向学生、向有需要的人传授“兰”知识,传播“兰”文化,做好“兰”研究。杨柏云与“兰”结下的缘分生生不息,直至今日。其兰心兰德,也将继续飘香。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n-jA4gV8VauEHl_3datYQ
编 辑:程思梦
责任编辑:曾 慧
最新通知
04.25
关于2025年劳动节放假及教学安排的通知
04.10
关于第十九届“挑战杯”南昌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拟推报省赛的公示
03.18
关于2025年清明节放假及教学安排的通知
02.18
关于召开南昌大学六届五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02.13
关于做好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相关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