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本网讯(第一附属医院)“我们是国家救援队中第一批进入危重症病房的队伍。在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区隔离病房的工作模式,为武汉的护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基本跳过了前期摸索的过程,我们迅速地对接、建立了适应协和危重症病房的护理工作制度、流程、人力资源调配、物资分配和全程感控管理,这为我们救治患者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护理负责人曹英说。
2月14日,是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到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协和肿瘤中心)的第二天,医疗队成员正式进入“Z14”重症病区,开放病区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医院刚刚完成隔离病房改造,陌生而高危的工作环境加上对信息系统的不熟悉,曹英坦言:“前两天的工作压力确实很大。”
面对许多亟待救治的患者,他们一刻不敢停歇,熟悉坏境、建立工作制度及护士排班、与接管医院协调等等,仅三天时间便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应“Z14”重症病区的护理“作战方案”。
人员分工:责任到人,保障护理工作专业高效
在护理组进入隔离病房前两天,大量患者的收治入院,工作量很大。每班工作6小时,加上穿脱防护服、交接班等工作,时间基本上都在8小时以上。长时间处于密闭的防护服里,胸闷头晕、恶心、眼鼻受压不适等症状也随之而来。“怎么回事?”曹英在每一班下班后及时在线了解情况,收集了不少问题,“怎么办?”她们与设备管理处长、协和医院商量,重新发放N95口罩、护目镜,并向医院大本营申请了水胶体敷料帮助缓解鼻面部受压等情况;提醒调整用餐时间、上班前饮食不超过平时的二分之一等缓解恶心、胸闷的不适。
患者护理:一人一策,为患者提供精细化护理
在“Z14”重症病区,中老年患者占了大多数,刚入院时大多沮丧、灰心,而患者的情绪对疾病的治疗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除了平时的治疗护理工作外,当班的护士们会抓紧每一次治疗护理的时间和他们聊聊,听听她们的诉说、讲一讲成功治愈的例子,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碰到有合并糖尿病的老人,他们会与后勤保障的人员沟通,为患者提供特殊的糖尿病饮食。经常的鼓励、安慰和陪伴,减少了他们心中的焦虑、不少患者的情绪有了很大的改善,医患之间很快建立起了共同抗击病魔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你们在这里,我们就不担心了”患者们的信心让护士们很是欣慰。
工作磨合:紧密对接,形成有序高效的工作沟通方式
“特殊时期,与协和院方的对接以现场为辅,线上为主。我们护理是每天一会(视频),不在病房的护士长们都上线视频交流,为了更有效, 我们邀请了武汉协和肿瘤中心对接的护士长加入到我们的视频会。前期沟通的主要是物资的供应及电脑系统的使用,经过每天现场和线上的紧密对接,各项工作很快理顺了。这些天,我们跟进更多的是流程优化、职责细化、检验、用药、评估等工作质量上。”
曹英要求各护理组将每天的工作在视频会上进行汇报,会议内容形成会议记录传达给每一位队员。事无巨细,只要是大家发现的问题,她都会及时协调予以一一解决。“一开始,我有些不理解,每一班的工作、每一班的对接都需要曹主任亲自过问?跟进的这几天,我发现,你们的新冠病房管理经验很不错,想得很全,每一细节的处理落地,工作才能有序,这么多工作这么快理顺是有道理的。”对接的协和护士长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完善的工作制度、明晰的工作流程、高效的工作沟通让每一个奋战在“Z14”重症病区的护理人员都十分放心,他们也很快收获了武汉患者的信任与感谢。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这场驰援武汉的战役中,这支从江西抗疫前线走出的雄伟之师迅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编 辑:胡诗月
责任编辑:罗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