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南大新闻

首页 / 南大新闻 / 正文

周创兵:在变与不变中砥砺奋进

作者:周创兵时间:2020-09-26
摄影 许航 单位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相约,更是一次携手并肩的出发!一万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加入了南昌大学这个大家庭,开启你们新的人生之旅。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和悉心培养你们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当时间进入庚子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入汛以来我国洪涝灾害频发;大国博弈引发的贸易战日益加剧;就连一年一度的高考也因新冠疫情被迫延期……你们中一部分同学可谓生于“非典”,考于“新冠”。虽说这是一种巧合,但也折射出世事无常的人间百态。面对始料未及的疫情影响,你们坚持停课不停学,“宅”家备战,决胜高考大关,来到了美丽的山水前湖,成为了南昌大学的新主人,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经历了这场特殊高考,你们经受了考验,历练了心智,收获了成长。你们见证了许多直面挑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夺取胜利的艰难历程,也让你们第一次感受到何谓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危机、何谓变化无常的外部世界?事实上,世界万物总是在动静行止与千变万化中演进,变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南昌大学的发展亦是如此,回顾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历程,“变”与“不变”始终贯穿其中。

——日新月异的是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从1921年办学初期到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从1997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到2005年与江西医学院合并,成立新南昌大学,翻开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崭新一页;从2014年率先在全国地方高校启动综合改革到如今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开启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篇章……几代学人,筚路蓝缕,紧跟时代变革的大趋势,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大逻辑,把握教育强国的总要求,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形成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整体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部省合建“三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呈现出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始终如一的是学校与时代同行、与国运相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历代南大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铸就了自强与创新的精神、奉献与大爱的品德、大气与务实的风格。无论是何焕奎先生三间瓦房创办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还是胡先骕教授在抗战时期扛起国立中正大学的大梁;无论是潘际銮院士年逾花甲义无反顾推进学校教育创新,还是江风益院士矢志不渝走硅基LED自主创新之路,一代代南大人都自觉地将报国为民的理想融入自己的血脉,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在国际上,去全球化和单边主义思潮抬头,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逆流涌动,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四处横行,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本领,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同学们,于你们而言,当下“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就是要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作为一种内在需求、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社会责任。从你们跨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做好一切“归零”、从头来过的准备,要有先“粉碎”自己、后重塑自己、再完成蜕变的意识,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勇于探索、追求卓越成为生活习惯和自律要求。以学识变、以学应变、以学求变,实现明明德、求至善,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时代大任。借此机会,我想对你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希望你们初心不变,致知识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你们的初心,既是“人之初,性本善”之心,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心,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滋养初心,要居常虑变,要努力拓展新视野、涵养大格局,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主流方向。

中华文化历来推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格物致知”是基础和前提,是“大学之道”的基石。陶行知先生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南昌大学代代相传的“读书乃为养正气,问学不敢忘国忧”,都深刻揭示了大学立德树人的本质,立德是修身之本,格物首在修身。大学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你们要将价值塑造、知识重构与能力提升融为一体,正确分析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正确处理“本来”与“外来”、“当下”与“未来”、“守正”与“创新”,正确把握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同学们,在这个充满机遇、挑战和变革的时代,希望你们不要“乱花渐欲迷人眼”,而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培养“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洞察力,锻造“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辨识力。希望你们德为先、学为上,以学致知,在学校倡导的“四自教育”中,学会自主学习,善于自我管理,践行自我教育,不断自觉成长,争做不忘初心的践行者。

二是希望你们恒心不变,积极应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大学不仅有激情、浪漫、荣誉,还有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需要克服浮躁之气,静心澄虑、惜时如金、坚忍不拔,善于从眼前的困难和危机中捕捉机遇、应对变局。

江风益院士聚焦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十九年磨一剑,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硅衬底上做LED发光材料,江风益及其团队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40多年前,美国IBM公司就在研发这个技术,但后来放弃了,甚至给出了这项技术不可能成功的结论。但他不惟书、不惟洋,勇闯“无人区”,历经无数个昼夜,无数次实验,屡败屡战,咬定青山不放松,硅基LED技术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举打破了日美技术垄断,从而确保了我国巨大的照明市场的战略安全。学校也因此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正是由于他在追光道路上持之以恒,近年来又取得了高光效LED黄光等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引领了国际LED照明技术的发展方向。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同学们,大学是梦开始的地方,梦想的实现需要持久的恒心和坚强的毅力。大学生活丰富多彩,除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还有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更有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你们要善于在体育中淬炼意志,在美育中陶冶情操,在劳动中感悟艰辛。希望你们树立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既要鼓足干劲埋头干,又要挺直腰杆迎难上,在逐梦前行的道路上积极应变,争做百折不挠的搏击者。

三是希望你们信念不变,主动求变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信念是人生的火把,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一个人才能真正安身立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巍然屹立。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面对突袭而至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抗疫大战,以非常之举应非常之变,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真正形成了“一道令、一张网、一盘棋”的全国疫情防控体系。正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有举国同心“舍小家,为大家”的逆行出征,中国人民才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此次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是抵御重大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希望你们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展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自觉将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青春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做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奋进者。

春秋代序,岁月峥嵘。同学们,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恰好也是南昌大学办学100周年。新时代,新作为,学校将开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蓝图宏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面对变化多端的世界格局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潮和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可以洞察的战略机遇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一帆风顺,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你们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你们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深情寄语广大学生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希望你们怀赤子之心,守大学之正;扬青云之志,笃奋进之实,在变与不变中用青春和汗水描绘绚丽的人生画卷!

同学们,大学之大,等着你们去探索;天地之美,等着你们去领略;万物之理,等着你们去穷尽。愿你们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绽放最美丽的青春芳华!

最后,祝同学们快乐学习,健康生活,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编    辑:涂金凤

责任编辑:许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