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本网讯(生命科学学院)9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员应邀做客南昌大学“前湖讲堂”第三十五期,以《表观遗传调控及获得性遗传》为题作学术报告。副校长葛刚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上,曹晓风院士详细而生动地讲述了团队近年来在植物表观遗传调控机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团队围绕组蛋白修饰、小RNA及DNA甲基化如何精密调控基因表达、转座子活性及植物生长发育等进行研究,并揭示了这些表观遗传标记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调控网络。她还以水稻北移种植过程中的耐寒适应性为模型,发现低温诱导的DNA甲基化变异可以增强水稻耐冷性,并实现多代稳定遗传。这一发现为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提供了直接的分子证据。最后,曹院士介绍,团队积极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利用耐逆植物(如田菁)改良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从表观遗传缓冲器出发,作物抗逆育种的重点是寻找关键的抑制下游基因表达的因子,还是动态调节基因的表达”“能否通过调节植物的甲基化使某些植物在逆境中更好地生长”以及“能否利用田菁改良内蒙古西北地区的贫瘠土壤”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学校生命科学学院及相关学科200余名师生聆听讲座。
曹晓风,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CAS-JIC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政协第十三、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特聘专家。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主编及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编委。长期从事植物表观遗传学和作物温度应答机理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Cell、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被引用21000余次。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优质牧草选育和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
审校:许航、涂金凤、朱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