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南大新闻

首页 / 南大新闻 / 正文

【听课记】三尺讲台守初心,一支粉笔写春秋

作者:王子烁时间:2024-10-13
摄影 单位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授课老师:皮艳清

地点:慧源楼516

听讲人:人文学院 中文231班 王子烁

“三尺讲台守初心,一支粉笔写春秋”——这是初次上课时皮老师的自我介绍,简洁而深刻。在那静谧而庄严的教室里,三尺讲台默默伫立,皮老师静静地诉说着三十载从教生涯的经历与心得。今天,我有幸来到皮老师的课堂,聆听着老师的讲解,感受着穿越时空的力量。

课程之初,皮老师并未急于翻开书页,而是抛出三道深邃的思考题——“思政课到底有什么用?”“思政课到底该怎么看?”“思政课到底要怎么学?”,如同三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同学们心中的层层涟漪。随着课堂的深入,老师的讲解如春风化雨,同学们被这份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

皮老师引领我们走进“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的世界。一句“请讲讲你眼中的马克思”,如同火种,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有的同学说:“马克思十七岁就立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他是一个道德高尚、有崇高理想的人。”也有同学说:“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他是无产阶级的先锋者和引路人。”老师的眼中闪烁着赞许,对同学们的理解给予了高度评价。课堂上老师时而激情飞扬,时而娓娓道来。她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教育决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她勉励同学们要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接近尾声,皮老师以“双向奔赴”这一温馨而又深刻的流行语,巧妙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为何能来到中国”与“中国为何能接纳马克思主义”的奥秘。皮老师说:“正是这样的双向奔赴,才成就了这场跨越时空的美丽邂逅。而这个美丽的邂逅结局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好,同学们,下课!”下课铃声响起,但同学们仍沉浸在精彩绝伦的课堂中,意犹未尽。那份震撼与感动,如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编    辑:涂金凤

责任编辑:许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