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为深入弘扬和传承抗疫精神,深入推动学校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月10日上午9时,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南昌航空大学逸夫楼隆重举行。报告会邀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队长洪涛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彭小平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曹春水副教授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凌华副主任来校,以亲身经历与师生分享抗疫一线感人故事,讲述医者仁心大爱。
今年2月12日,在全国抗疫形势严峻、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接到国务院的任务后,紧急组建了一支由141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驰援武汉。在48天的鏖战中,医护人员不畏艰险、舍生忘死,书写下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故事。报告会前,学生代表为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报告团成员献花,向医疗队员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报告中,洪涛作为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队长,从医疗队组建、出征准备、制定防疫措施、救治病患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这支医疗队的抗疫经历。他说,“出征的141个人,都做好了可能被感染、可能会牺牲的准备,这中间有人还在哺乳期,有的夫妻双方都在前线,但再大的困难,都没有一个人说出一个‘不’字”。铮铮话语道出的是使命、说出的是担当,全场以雷鸣般的掌声向他们致敬。
彭小平以“做个敢担当、有作为的人”为题,讲述了自己及医疗队在援助武汉期间遇到的难题和发生的故事:医护人员需要在很短时间里经过培训迅速进入重症病房;长时间佩戴护目镜让人恶心呕吐,为了不浪费防护物资,有人甚至不得不将呕吐物重新咽回;还没来得及做好三级防护,便条件反射地冲上去为病人做心肺复苏。彭小平说,“在疫情面前,没有医生没有护士,只有全能的战士。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的曹春水,始终站在抗疫的最前线,而后更是主动请缨加入医疗队,成为141人中的一员。在援助武汉期间,一名93岁高龄的新冠病人已多器官功能衰竭陷入昏迷,在家属都已放弃的情况下,经过曹春水与所有同事的不懈努力,最终竟奇迹般慢慢好转。曹春水说,病人的健康、家属的信任,便是对我最大的宽慰。是的,他,始终用微笑,诠释出了医者仁心。
“我们只是换了一身衣裳,立刻投入救死扶伤,来不及思量生与死。”凌华是江西首批进入抗击肺炎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也是第一个主动请战加入医疗队的护理人员。凌华提到,在她带领的护理队伍中60%都是90后,其中18名男护士中16名都是90后,最小的一名只有22岁,瞒着父母踏上了北上武汉的“战场”。他们,不仅与医生一起救治病患,同时还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抚慰:记下患者的生日为他庆祝、“二月二”时为他们理发、“三八”妇女节时给女患者送花。细心的照料、无私的关爱,得到了患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评价。
在互动环节,医疗队员们与同学们展开交流,耐心解答了大家的提问。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事迹在学生中产生热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表示,4位报告人的分享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感恩医护人员在疫情肆虐之时不惧生死、勇敢逆行。正是因为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是青年学子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一起,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原文链接:
https://jx.chinadaily.com.cn/a/202006/11/WS5ee1c5e4a31027ab2a8cf9a0.html
编 辑:李欣蕾
责任编辑:马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