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首页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江西新闻客户端】新民传道 匠心育人——记南昌大学第二届“立德树人标兵”王倩

作者:时间:2021-12-07
摄影 单位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李芳 通讯员刘琳)“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打开王倩的微信签名,这几句话赫然呈现在眼前,这是王倩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初心和目标,也是她执教前行的信念和动力。

优雅知性的“女神老师” :像一束光点亮学生梦想

“课大于天,行胜于言”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办学理念,也是王倩一直坚守的教学底线,在她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图为王倩与2002级广电专业同学毕业十周年的合影

学生黄兴华印象中她举止优雅,谈吐芬芳,再乏味的理论课,她都能变得生动有趣,她会旁征博引,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前三分钟即兴口语表达”能让课堂瞬间被激活;一个话题,两个阵容,新闻课堂摇身一变为“辩论赛”;电视新闻课上的“电视新闻播报”和“挑战主持人”,理论与实践融合,激发学生潜力。

图为王倩在《出镜报道》公开课上与学生的互动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王倩深知再生动的理论课堂也替代不了新闻采访的现实情境,必须让学生深入实践。她以拍摄人物专题片、主题宣传片、纪录片、微电影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新闻人,勤学博采、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敢于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王倩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了她对新闻事业、教师职业的热爱与追求,成为引领学生一路成长的闪亮星光,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而奋斗。

亲切温和的“知心姐姐”:如春风化雨成就学生未来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很多学生说,在王老师的课堂上不止有知识技能,更有情感和心灵的交流。

授课时,王倩常常会思考如何在宏大叙事下适时代入自己的微小故事,寻找与学生的共鸣点。

日常生活中,她善解人意,主动帮助学生走出生活困境。学生杨艳萍的父亲糖尿病病危,王倩知道后主动捐款并为她筹集费用,给了她很大的精神支持。“身为师者,老师做的实在太多太多”,杨艳萍如是说道。

王倩总是操着两份心,一颗心授课、一颗心育人。逐字逐句改论文十几篇、半夜回复学生的倾诉信、为学生的项目改文稿找专家……即使是在假期里,她也始终没有闲着。辅导学生参赛时,她总是亲自上阵修改文稿和PPT,常常两三点才入眠。

诲人不倦,她尽职尽责。发现学习态度不端的学生,她会让他们思考自己这大学四年的意义和读书的目的,在无数学生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王倩认为:知心才能交心,交心才能教心。“育人”是大目标,“教书”要为“育人”服务。教育者不仅要掌握他们青春期的特点,更要把握时代、社会、家庭因素在他们身上的影响。要赋予知识以灵魂,赋予能力以意义。

勤勉踏实的“干练主任”:如铺路基石助专业学科发展

硕士毕业后,王倩选择了留校。“我的导师邓长荪老师对我影响很深,我们亦师亦友。”她口中的导师邓长荪是原江西大学新闻系主任,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王倩形成了勤勉踏实、稳健干练的行事风格。

王倩从2014年起担任广播电视学系主任,并兼任了六年的支部书记。六年间,她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广电系大步向前!

图为百年校庆时学生返校与王倩的合影,从左向右第五位为王倩

2020年,南昌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南昌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排名15,位居A类。骄傲成绩的背后,是王倩和同事们辛苦耕耘的结果。现今,王倩又带领团队扎进新一轮专业综合评价工作。

王倩是幸运的,她在人生不同阶段都遇到了好老师。新传学院多年以来形成的“传帮带”的传统,也使她在初入职时受到了很多前辈的指引和关照。成为系主任后,她也坚持传承这个信念,平日关心年轻教师,在刚入职五年的王婷眼里,“王老师常常主动分享教学、科研经验给年轻后辈,帮助新老师快速成长。”

原文链接:http://www.jxxw.com.cn/index.php/welcome/show_news?id=124781625&type=1

编    辑:邹亚玲

责任编辑:刘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