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身为一名教师,她孜孜不倦、求实创新,推动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薪火相传。
身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她将心比心、温暖陪伴,帮助学生跨越心理障碍。
身为一名志愿者,她栉风沐雨、不辞劳苦,倾心守护群众心理健康。
她是南昌大学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郑霞。
教师——诲人不倦,十四载春华秋实
郑霞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初心与热忱,自觉提升教学水平,不断追求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艰辛与磨难。
她牢牢把握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现实标准,对00后学生群体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觉醒年代》热播时,剧中陈独秀、李大钊等志士仁人筚路蓝缕、奠基立业,青年学生赵世炎、陈延年思想觉醒,追求真理的形象深入人心,郑霞就把该案例融入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引导青年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教学过程中,她还常运用绘图、心理练习等形式打造“沉浸式”课堂,让学生成为主角。面对大一新生,郑霞为帮助他们做好开学心理调适,请他们绘制代表自己快乐和期待的“开学能量杯”。学生们将自己最喜欢的课、最喜欢的人以及新学期期待发生的事情画入杯中,为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注入积极乐观的正能量。
(郑霞参加南昌大学第七届教师授课竞赛决赛现场)
爱岗敬业、坚强乐观,是与郑霞共事14年的黄雅婷老师对她的评价。 2015 年,郑霞生了一场重病,即便在术后一年的康复治疗期内,她也持续关注并回应工作事务。此后郑霞一直带病教学,从未因身体原因落课或调课。谈及此,郑霞豁达道:“生病给了我很多财富,让我更珍惜每个当下,更想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以此回报社会。”
心理咨询师——前行有光,不畏道阻且长
郑霞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温暖的心理咨询师。她像一盏明灯,为到访的学生指引方向,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围城。
14年来,郑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值班达四千多个小时,耐心而细致地陪伴着前来求助的近三千名学生,她像一束暖阳,挤开阴霾,照进他们生命的凛冬期。
17级英语语言文学的一位女生曾因前景迷茫、情绪低落而接受心理辅导,真诚耐心、幽默可爱以及超强的共情能力,使郑霞很快就得到了她的信赖。此后的四年间,她遇事总愿意找郑霞倾吐,而郑霞也倾心相助。“我觉得老师像是有两档开关的灯,一盏是暖光,给人指引方向;一盏是白光,给人带来温暖。”在她眼中,郑霞老师是生活中的光,陪伴成长、指引前行,让世界不再那么灰暗。
此外,郑霞在团体辅导上也颇有心得。她称其为“现实生活的实验场”,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小团体中通过一些心理练习“照镜子”,在沟通、表达的过程中产生触动与反思,看到最真实的自我。
(郑霞带领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医学界有这样一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它同样适用于郑霞。这些曾受帮助的学生即使在毕业后,也会以送花、写信的方式向郑霞诉说近况,表达感激与牵挂,这实则是一种双向成长。
志愿者——授人玫瑰,亦会手有余香
郑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在业余时间里积极参与社会心理服务。她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尽力帮助他人,为求助者找回心“晴”。
郑霞与志愿服务结缘甚早,在大学期间她就加入了“蓝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心理科普活动,并为残障人士的孩子辅导课业,陪伴他们心灵成长。在郑霞眼里,志愿服务已经融入她的生活,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9年岁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开通电话和网络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向社会招募心理援助志愿者。当时远在国外求学的郑霞,一听到招募的消息便毅然投身这场两地一心的“心理抗疫之战”,接听求助热线,帮助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增强心理防护能力,为求助者搭建爱的阶梯。
(郑霞作为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966525志愿者代表发言)
及时回复、耐心倾听、真诚建议,在郑霞看来,心理服务像是在给受伤的心进行紧急包扎,她深信这些求助者一旦走出眼前情绪的泥潭,所有问题都会在漫长的人生中逐渐解决,成为昨日云烟。
十多年来热心投身于社会服务,与郑霞积极乐观、常怀感恩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当志愿者有句话叫‘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去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应该感谢那个被你帮助的人,因为他让你的存在有了更多的意义。”
以爱育人、以情动人、以行践知,郑霞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诠释着“劳动者”非凡的意义与真谛。
原文链接:
http://www.jxxw.com.cn/index.php/welcome/show_news?id=124820151&type=1
编 辑:吴凤成
责任编辑:李红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