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江西省政协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乐爱平
2022年江西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国家和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首诊能力”等涵盖省市县乡村各级的医疗体系建设。江西省政协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乐爱平非常关注慢性病的危害性,他建议要立足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康养、保健、管理”,科学构建慢性病防治全面管理体系,加快慢性病防治协同。
乐爱平说,慢性病是指那些因长期积累而形成、又不构成传染性的疾病形态的总称,常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无限的身心痛苦和承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防治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江西的慢性病防治尚未形成科学全面管理体系,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仍存在“孤岛效应”,多部门的政策支持、信息共享、防治协同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乐爱平表示,目前江西慢性病人群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养的全闭环健康管理体系仍不健全,特别是慢性病防治指南及相关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协同推进慢性病多维度的整体融合发展仍不够深入。尤其在基层,对开展慢性病风险评估和高危人群干预服务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加快推进慢性病防治的协同、高效,着力建设幸福江西,乐爱平建议要建立全维度分级分层的慢性病防治新体系。通过健康江西行动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引导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将慢性病防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财政预算中按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要求落实相关经费;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加大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医保和救助力度。
乐爱平建议,要深化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改革,着力培养慢性病防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完善重大慢性病科技创新研究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立足慢性病病种管理新生态,借助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市、健康细胞建设,打造生产生活的健康大环境;开展健康影响评估制度试点,实施慢性病零级预防与早诊早治早养;优先将慢性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慢性病诊疗服务的过程管理与控制;积极推进慢性病分级诊疗,健全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慢性病项目化、信息化监管水平。还要充分发挥慢性病防治专家智库,编制慢性病防治科普知识和宣教指南;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健康江西、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积极引导群众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切实增强广大群众自身主动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水平。
原文链接:https://jx.ifeng.com/c/8CvpGBDwDAu
编 辑:陈臆安
责任编辑:段宛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