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视频查看原文链接)
近年来,江西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标教育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部署,主动对接省教育厅的一系列工作安排,抓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出了一批典型做法,课程思政理念达成广泛共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能力得到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日前,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暨经验交流视频工作会在南昌大学举行。会上,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井冈山大学、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5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在医学救护、大学物理、外国文学、家居设计、古彩陶瓷等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和课程设计经验。
江西师范大学教师程晏蓓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在枯燥的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国物理史、物理学家的奇闻趣事以及物理小故事,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提升了立德树人的效果。
程晏蓓(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入手,比如说古诗词、奇闻轶事,还有我们的时事热点,生活当中的一些应用,都是可以,还可以通过物理学史、中国的物理学家等等,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这些思政融入进去之后,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在价值观上面也有很好的体现。
在教学中,5位专业课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采,受到了现场教师和评委的好评。
周 甜(南昌大学医学院教师):作为一名专职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在疫情环境下,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不仅要具有家国情怀,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要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不仅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耀彬(南昌大学党委常委 副校长):思政元素贯穿始终。教学方式好,体现了浸润式。五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共同的特点是浸润式的教学,充分体现在教学中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案例的展示有趣味性。
近年来,江西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全省80%以上高校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机构,75所高校专门成立课程思政教指委等专家组织,50所高校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指导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建设体系逐渐完善,各高校在省级确立的100门示范课程基础上,培育示范课程2300余门,立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400余项。2021年,我省有1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本科项目入选率占推荐数的87.5%;课程思政建设全方位融入各类教师研修培训,各类研修培训参与人数突破40万人次;机制保障逐步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基本确立,激励机制逐步完善,经费保障逐年增加,各高校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专项用于示范课程建设、400多万元开展各类研究实践,构建形成全过程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体系。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tQPSXZ5ymjWYFKrrsAHOA
编 辑:黄心宇
责任编辑:吴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