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首页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人民日报客户端】打造大学生爱听乐听的思政“金课”

作者:时间:2022-03-22
摄影 单位
  

科学谋划、高位推动,立体课堂成效初显

学校将思政课立体课堂建设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程抓紧抓实。校党委书记、校长两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筹谋划,高位推动思政课立体课堂建设;校党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负责日常工作,多次聆听工作汇报,做出具体部署;其他校领导、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担任副组长、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责,共同推动思政课立体课堂建设工作。

2021年7月,学校向省委教育工委如期上报了“南昌大学思政课立体课堂建设中期工作总结”,详细阐释思政课改革创新做法,材料顺利获得通过。2021年下半年以来,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快,先后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4次,撰写形成“南昌大学思政课立体课堂建设研究报告”、“南昌大学思政课立体课堂建设工作方案”、“南昌大学思政课立体课堂建设工作推进方案”“2022年上半年南昌大学思政课立体课堂工作方案”等各类材料8份,篇幅达6万多字,积极推进思政课立体课堂调研、论证、建设工作。通过两年时间的建设,思政课立体课堂建设成效可圈可点。在理论成果方面,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南昌大学稻渔工程——耕读教育实践育人和南昌大学拔尖创新人才书院制管理、南昌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材料汇编;在教学成果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皮艳清老师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中荣获特等奖,形成红色文化馆实践育人资料汇编、《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详案;在制度成果方面,形成《南昌大学思政课立体课堂建设工作方案》《南昌大学关于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实践成果方面,形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领衔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南昌大学“珍蚌珍美”生态治水项目、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南昌大学法学院、旅游学院:“智旅乡村行,推普助振兴”暑期文明实践队;在文艺成果方面,创造了音乐话剧《党的女儿》、红色话剧《红的底色》;在实物成果方面,建设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场所、际銮书院、红色文化馆。

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学科与育人相结合

2021下半年,学校牵头南昌、抚州地区高校组建了江西高校思政课共同体,打造虚拟教研室,积极开展跨校集体备课。先后聘请姚亚平、张泰城、刘志明等知名专家,就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育人资源,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课堂等问题开展专题学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同频共振的形式,吸引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警察学院、豫章师范学院、南昌工学院等20多家高校的300余名思政课教师参与,20余所省内高校同频互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中国江西网等省内主流媒体先后报道。“跨校集体备课形式非常好,通过一帮一扶举措,实现全省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共融、共通,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特别是这些邀请来的主讲理论功底深厚、工作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令人受益匪浅”。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芳说道。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联合豫章师范学院、江西警察学院组建了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团队,采取小班授课,获得成功。2021年,在吸收原有跨校集体备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至18人,重新选定南昌工学院与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作为试点单位,通过举行集体备课、及时融入最新精神、开展学习研讨等方式,就“概论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22年1月,学校正式成为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团队“思法课”组长单位,积极履行职责,加强联络沟通。利用寒假,学院组织人员精心打磨课件讲义,下发至各成员单位,真正实现了思政课师资、教材、信息共享。2022年2月27日,开学仅一周时间,学院及时举办全省高校“思法课”“概论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暨红色基因传承学术研讨会。来自南昌、上饶、鹰潭、吉安、新余、萍乡地区的36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学部)负责人、思政课教师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会议,谈感受、提建议、促发展。大家纷纷表示,搭建全省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团队平台非常必要,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江西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提升。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581655/6459224

编    辑:涂金凤

责任编辑:许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