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记者黄锦军 通讯员刘衍玲)在每一份“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背后,有一群隐藏在密闭实验室的“大白”,他们离新冠病毒很近,却常常是“隐形战士”,不被大众所了解。
疫情背后的“大白”们 在进入实验室前的加油打气
核酸检测冲锋号响起
3月17日,南昌市出现几例新冠肺炎病例,疫情危机初现端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迅速进入备战状态,立刻成立新冠核酸检测先锋队,启动疫情应急预案,统筹协调人员安排,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讨论应对措施,积极筹备耗材、试剂、防护用品等医疗物资,以充分应对此次任务。
3月13日,该院应急核酸检测队进入备战状态。3月17日,该院检验科接到命令,要求检验科立即投入全市较大范围核酸检测工作。
整装待发 迎难而上
面对复杂的情况、任务的增加、方案的变化,检验科通力配合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兵分两路组建两支核酸应急检测队,迅速、安全的完成核酸检测工作。其中,一批人员专门负责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另一批人员承担卫生健康委的指令性核酸任务,及院内全体职工、所有住院患者及其陪护的核酸筛查。
整理物资
核酸检测队面对大量的标本
核酸检测队正在全力加样
检验科主任张呈生表示:“这次任务重、情况急,全科人员要讲大局,积极行动起来,听从安排,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维护好工作秩序,确保科室日常工作有序运行,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铁人“幕后英雄” 拼尽全力
自3月13日以来,为积极配合省、市卫健委的筛查要求,检验中心主任李俊明、副主任黄清水、黄自坤、刘洋带领全科人员一直加班加点,拧成一股绳、守护在抗疫一线,优化核酸实验流程、确保核酸检测质量、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其中,李俊明从17日起连续多日没有回家,累了就靠在实验室的椅子靠背上休息一会,眼中的红血丝愈发明显。
应急核酸检测队工作模式白加黑,24小时不间断,在新冠病毒筛查的前沿阵地上,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检验科工作人员周莉在发热门诊值晚班时发现一例疑似阳性标本,“那一瞬间我有些紧张,但迅速回过神后,便进入到样本复检及异常上报流程”,经疾控中心完成结果复核后方才下班,“凌晨还复查了一栋楼重症患者和物表核酸,加上等疾控复核结果,所以下班比较晚”,周莉忍着饥饿和疲惫,在厚厚的防护服下,从晚上11点半一直工作至次日下午3点。一刻也不停歇,就是为了能早一分钟出结果、早一分钟做出诊断、早一分钟控制感染者、早一分钟减少病毒的传播。
张永鲁和苏日古等人在发热门诊核酸检测队,为了生物安全,实行在院封闭管理,不能回家。虽然集体封闭管理生活条件有限,但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退缩。曾令兵周日急诊班结束后,没有片刻休息,转头主动协助核酸检测至凌晨。魏丹丹、李雪应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分别赴中科医学检验实验室和迪安医学检验中心督导核酸检测工作。曾苏萍、黄玉娟等人在完成自己组内工作后,主动要求帮忙核酸检测至晚上10点多,疲惫了一天在回家路上看到工作群内发热门诊人手不够,“发热门诊忙不过来吗?我现在马上掉头回医院”,再次主动请缨返回发热门诊帮忙。象湖核酸检测人员吃紧,东湖院区易金萍、曹丹丽和李庆程主动要求支援象湖院区。分子组同事们,赵锐、徐建青、晏少颖等人经常连续工作超过12小时,罗东下夜班放弃休息,各组同事自发前来加班帮忙……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全科上下一条心,一盘棋,一切服从指挥,一切为了人民服务。
单日检测标本
手工加样中
面对每天数万人份的标本量,要对每一个标本进行信息核对、编号、标本处理、调配试剂,再到提取、PCR扩增、结果分析、大数据上报,其中大部分的步骤需要手工完成。96孔的加样板,每一孔都要按要求加入相应的反应液,检测人员不仅要认真细致还要拼手速,以求达到“快,稳,准”的效果。“从实验室出来,手臂由于长时间的操作而变得僵硬,脱防护服的手都是颤抖的”,这已是常态。
96孔板手工加样
这袭“大白”包裹下,大家需要克服渴、饿、闷、热以及上厕所等基本生理需求,脸、手臂、鼻梁更是被勒出一道道痕。“说真的很难受!但想着这些不舒服在大家的安康面前,在那些感染患者面前,一切都值得”。每一次交接班时刻,那句“快往厕所冲”却也成为同事之间再实在不过,却又充满打趣的话语。
协助采样的胡雪飞老师,趁空档眯一会
满是勒痕的脸,已成常态
在这次疫情大考面前,该院检验科表现出越是面对挑战,越是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担当尽责,激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精气神。因为大家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就能冲破眼前阴霾,抵达光明彼岸。“一簇微火燃起希望之光,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检验中心主任李俊明如是说。
大规模核酸检测背后,是千千万万检验人的坚守和默默奉献。
手中的加样器起落千次万次,机器24小时不停歇的运转。
与病毒对抗的每一刻,他们势不可挡、风雨无阻、战无不胜!
原文链接:
http://www.jxxw.com.cn/index.php/welcome/show_news?id="125436791&type=1
编 辑:黄心宇
责任编辑:刘青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