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首页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红网客户端】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社会实践队聆听红色仙源的精彩故事

作者:时间:2022-07-07
摄影 单位 工程建设学院
  

为切实提升学生本土融入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青春担当,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6月27日至7月1日,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喜迎二十大·砼走新征程”社会实践队来到江西万载县仙源乡仙源村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走访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展馆等一众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探访红色足迹 领悟初心使命

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红色教育、追寻红色足迹的鲜活素材。仙源乡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拥有包括湘鄂赣省委旧址、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旗报社、湘鄂赣省军区和红五军校在内的五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仙源乡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底,仙源村被列为中组部“红色名村”建设点。

据南昌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徐秀峰、高朝辉介绍,截至目前,2022年共有近四万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等来到仙源村开展红色研学。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弘扬了仙源深厚的红色文化。

截屏2022-07-06 下午4.20.38.jpg

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展馆参观学习时,队员们结识了老党员宋火生,作为当地的一名退伍军人,37年来他义务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研学团队和游客介绍仙源的革命事迹和英雄人物。在宋火生老前辈耐心细致的讲解中,一副红色热土的画卷在实践队员们眼前缓缓展开。1932年至1934年期间,中共湘鄂赣省委在仙源村,领导三省边区数百万民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这一时期,是湘鄂赣革命斗争史上的兴盛阶段。通过讲解,队员们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他们的艰苦奋斗历程。

截屏2022-07-06 下午4.33.58.jpg

图为老党员宋火生为实践队员介绍革命事迹

“走一路,学一路,讲一路”,参观学习后,队员们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宣讲队员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切入点,在村小学为小朋友们开展党史宣讲。今年6月份刚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实践队员张龙涛说:“这次的学习更让我明白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要把从仙源村学到的红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同学,号召大家共同学习。”

实学实干实听 助力乡村振兴

在同南昌大学选派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村支书等座谈后,实践队员们对仙源村的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依托于当地独具特色的红色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绿色自然环境,挖掘红色故事,打造红色名片,建设红色景点以及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依托于当地的绿色生态资源,本土的矿泉水厂已经开始投入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高山红米和仙源豆腐已经在市场小有名气,结合山地丘陵的特点开展种植、养殖业,丰富绿色农产品种类,改变“造血”方式,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截屏2022-07-06 下午4.34.26.jpg

图为实践队与帮扶工作队队员等开展座谈会

实践期间,队员们通过发放问卷、交流访谈等方式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了解村民对乡村振兴的实际感受。在调研的过程中,75岁的陈炳芳老人,和队员们分享了自己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感受。他说,这八年来,从深山搬迁户安置点到农村医保政策等等,他都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各种暖心的举动。特别是南昌大学的驻村帮扶队,更是为村里带来了更多的生机活力。队员们还为村民们解决了手机锁屏、电子支付等问题,并为村民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应用软件,介绍了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

调研过程中,村民黄冬秀向队员们介绍,近些年,游客增多,自己家开了一间农家乐,几乎所有的食材都是自己种植、养殖,游客们对于原生态的食物赞不绝口,经常有回头客周末带着朋友来品尝大山的美食。黄冬秀热情邀请实践队员一同前往自家菜地,队员们也在现场感受了一回农业劳作的不易。实践队员朱胤辉和占志伟在调研后表示,通过实地走访,自己更深刻领悟到了脱贫攻坚战略对广大乡村百姓的意义,了解到乡村振兴对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考虑。

关爱留守儿童 守护童心梦想

6月30日上午,队员们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带领孩子们一同畅想二十年后的生活,共同绘画。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有和睦有爱的四口之家,有搭建在云端之上的房子城堡,有开满星星的果树。作品的背后,是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畅想。绘画过程中,韩美婷小朋友向队员分享了自己的梦想——长大后想像姐姐一样,当一名幼儿园老师,去陪伴更多的小孩子生活成长。实践队员纷纷为她的梦想点赞,并鼓励她努力学习,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截屏2022-07-06 下午4.34.38.jpg

图为实践队员与留守儿童共同绘画

绘画结束后,队员们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将早已准备好的卡纸分发给孩子们,大家一起手折纸飞机,小小的纸飞机上承载的是少年们美好的梦想,纸飞机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预示着寄出思念、放飞梦想,孩子们的笑声在清澈的风里肆意张扬。

实践队员们多方筹集资金,为当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募捐了价值七千余元的学习用品、书籍和生活物资。实践队员王静宜说:“我们捐赠的,不仅仅是书包,更是一份代表社会的爱意。我来自于云南的一个小山村,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也获得过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因此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仙源村的孩子们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知道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带着自己的梦想,走出大山,学有所成,再回来改变家乡。”(通讯员 彭思群)

原文链接:

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22/07/06/11498927.html

编    辑:曾  慧

责任编辑:楼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