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摘要:
2018年8月,课题组冒着酷暑用脚丈量江西152公里长江岸线,深度调研其生态、环境、资源与产业,认为绘就江西“长江最美岸线”旅游新篇章,应把握以下要点:在生态环境营造方面,实施生态修复和岸线美化工程,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带,打造沿江山水风光带;在+旅游模式方面,进行乡村、田园、园区、设施景观化提升,建设沿江特色旅游项目带;在旅游产品建设方面,实施最美旅游节点工程,建设江西“长江最美岸线”精品线路;在旅游品牌塑造方面,实施“山江湖”联动工程,建设庐山-长江-鄱阳湖最经典“山江湖”旅游品牌;在旅游经营机制方面,实施岸线旅游合作工程,成立以精品线路为纽带的股份公司。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江西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提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长江大保护,着力打造百里风光带和万亿产业带,实现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努力将长江江西段打造成为长江“最美岸线”。
江西长江干流岸线,地跨浔阳、柴桑、濂溪三区和湖口、彭泽两县及瑞昌一市,区位条件良好,自然资源富足,人文遗产丰富,素有“江山眉目之地”之美誉。这里大江巨湖交汇,名山胜水争辉,拥有高品质旅游资源。从建设长江最美岸线视角看,旅游资源均可成为“长江最美岸线”中“美”的可用因素。将旅游作为江西打造“长江最美岸线”重要维度,不仅能促进江西旅游新格局的形成,还能实现长江最美岸线的田园风光美、历史遗迹美、水体水道美、滩涂湿地美、堤坝村镇美、产业园区美。然而,从现状来看,长江沿岸旅游发展与资源品质并不匹配。因此,如何将旅游打造成长江“最美岸线”重要载体,成为支撑水美、岸美、环境美和生活美的美丽产业,值得深入思考。
一、江西长江岸线旅游资源梳理
襟江带湖的江西,自古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长江“黄金水道”,为江西水运贸易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沿江岸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从瑞昌市码头镇至彭泽县马垱镇,江水穿过城乡、田园、山岗、溪河、湖泊,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浓厚,民俗风情多样,可谓人文与自然景观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1、山水资源堪称经典。瑞昌的下巢湖,柴桑的赤湖、八里湖和赛城湖,浔阳的南门湖、甘棠湖、白水湖,湖口的洋港湖,彭泽的太白湖,以及江湖相连的鄱阳湖,像珍珠串链般的点缀在长江南岸。其中的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号称“候鸟王国”;甘棠湖是承载九江千年历史的著名文化湖泊;奔腾浩荡的长江气势磅礴,碧水万顷的鄱阳湖烟波浩淼,江湖二水骤然相汇,江水浊湖水清形成的江湖两色,泾渭分明,更是天下奇观。瑞昌青山,湖口石钟山、鞋山,彭泽彭浪矶、马垱山等,守候着长江,记载长江的历史,演绎长江的故事,均成为历史名山。其中石钟山在古典园林、军事历史、山水诗文等方面,地位崇高,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重要载体;马垱山崖高水急,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为举世闻名的江阴、马垱、田家镇长江三大要塞之一。
2、农业资源魅力无限。柴桑区的江洲岛是长江的第三大岛、彭泽县的棉船岛是长江的第四大岛,均是观赏油菜花海的胜地和开展休闲农业活动的佳地。湖口的龙虾、河蟹已形成集养殖、销售、品尝、观赏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形态。两个四面环水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江洲镇和棉船镇,展现出独特的风情和魅力。
3、名胜古迹异彩纷呈。沿江有堪称古代治水成就标本的江西省修筑最早的江堤—瑞昌明代梁公堤,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湖口石钟山,号称“鄱湖遗珠,沧海仙境”的鞋山,历代文人骚客寻访的九江浔阳楼、锁江楼、琵琶亭、浪井、烟水亭、能仁寺等,演绎了鸦片战争以来烽火岁月的彭泽马垱炮台,以及陆游、苏轼等登临揽胜的“彭浪矶”。还有九江租界旧址及其建筑,如太古洋行、美孚别墅、美孚石油公司、日本台湾银行、英国亚细亚洋行公寓等旧址,传统和现代交织融合,中西文化在这里剧烈碰撞。
4、红色资源溢彩流光。岸线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单个主题影响并不大,但丰富性、组合度价值突出。这里有1912年具资产阶级革命里程碑意义的“二次革命”湖口誓师遗址,1926年体现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第一个伟大胜利的九江工人收回英租界斗争旧址,1927年7月举行的被称为南昌起义策源地的九江小划子会议旧址,1929年创建的中共赤湖游击队旧址,1938年演绎了可歌可泣抗战故事的马垱要塞旧址,1949年吹响了解放全中国号角的渡江战役湖口西起点遗址,1995年体现领袖家国情怀的江泽民同志棉船镇座谈会旧址,体现抗洪精神的九八抗洪纪念广场等。
5、民俗资源多彩丰富。湖口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青阳腔、弹腔、饶河戏、文曲戏、采茶戏、黄梅戏、木偶戏等七大戏曲剧种至今广为传唱,地方特色戏曲文化经久不衰,其中青阳腔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瑞昌市的乡歌民舞、顶板采茶、丝弦锣鼓、民间剪纸、竹编技艺、端午赛龙船,历来出名,其中瑞昌竹编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柴桑区的九江山歌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6、工业资源价值突出:一是江西长江岸线拥有体现我国3000年工矿业遗产的历史资源。有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大型铜矿冶遗址—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是我国开发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商代大型铜矿冶遗址,可谓我国古代工矿业的历史精华;也有建立于清末的九江美孚石油公司油库旧址,是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工商业的历史见证;还有诞生于新中国的大型军工造船企业--瑞昌江州造船厂废弃厂房,承载的不仅是历史痕迹,还有集体记忆和时代烙印,这是我国工业化的历史足迹;更有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彭泽帽子山核电项目厂址,这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历史探索。这些工矿业遗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二是沿江的瑞昌码头镇工业园区、九江赤湖工业园、彭泽矶山工业园、湖口金沙湾工业园,各自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已经是成熟的工业园区,且园区均实现了旅游化设计、景观化建设、生态化发展、绿色化改造、优美化提升,是现代工业旅游和研学旅游的重要资源。
二、江西长江岸线旅游业发展问题诊断
首先,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体量规模较小,未能形成支撑性龙头景区。一是无论是以浔阳楼、锁江楼、烟水亭等为代表的九江市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还是以石钟山、鞋山、马垱炮台为代表的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均是简单的传统观光产品,形式单一,吸引力弱。二是这些产品体量规模普遍偏小,旅游容量有限,震撼力和招徕力较弱。三是缺乏高品级景区支撑,未形成有实力起辐射带动作用的品牌景区和龙头企业。
其次,旅游主题概念初立,形象传播力弱,未能形成统一旅游市场。152公里岸线虽都在九江市域内,但长江最美岸线概念提出不久,岸线融合发展程度低。一是岸线涵盖行政区域广、管理部门多,尚未构建有效的旅游合作机制,存在多头管理和各自为战问题。二是岸线旅游产品开发和品牌塑造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互补性和联动性不够,无法推进市场整体开拓。三是沿江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少江湖连通的水上旅游品牌、江湖文化旅游品牌。四是虽拥有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世界级生态湿地鄱阳湖,但在宣传上未能围绕长江最美岸线展开,形象传播力弱,最美岸线统一旅游市场未形成。
三是开发投资力度不够,服务设施滞后,未能形成便捷化接待条件?一是沿江具较高旅游价值的马垱炮台、彭浪矶、鞋山、江洲岛、棉船岛、江州造船厂旧址、江边长虹村等均未进行整体性开发建设,基本接待条件不完备;二是现有开放迎客的景区(点)如琵琶亭、浔阳楼、烟水亭等,服务和接待设施配套不够;三是岸线旅游公路建设严重滞后,难以真正实现串联成线。
四是沿江村镇风格单调,个性化不显,未能形成滨江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一是村庄多是沿坝而建,风格单一,且缺乏错落有致的自然肌理,造成只有天际线没有轮廓线的视角效果,缺乏观赏性;二是传统渔村在逐步消失,出现空壳村,未能充分利用和进行旅游建设;三是江岸地势比较平坦,又有防洪救灾需要,耕种作物一般较为单一,难以形成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
三、江西“长江最美岸线”旅游新蓝图的建设举措
长江最美岸线旅游维度的打造,应统筹规划沿岸和腹地的优质旅游资源,凸显岸线山水生态美,讲好长江历史故事,彰显长江人文精神。在沿江旅途中,要让游客体验到从读一本关于长江历史的书,到听一个有关长江的历史故事,再到看一场“大江东流”的文艺演出,最后品一壶长江岸边的茗茶等的幸福感,感受长江人文生活美。江西“长江最美岸线”旅游新蓝图建设应把握以下几点。
1、在生态环境营造方面,实施生态修复和岸线美化工程,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带,打造沿江山水风光带。要把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放在压倒性位置,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努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首先,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原生态岸线,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带。一是依法拆除沿江非法码头,全面修复沿江生态,对岸滩进行消基还绿;二是依法关停采石企业,推进矿山清理,修复裸露山体,创建绿色矿山;三是清洁水源,保护一江碧水,对现有生活、工业污水口设立标志,接受社会监督,完善监测设施,实现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四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关闭取缔禁养区的养殖企业,对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土壤实施有机化改造,切实做到农药化肥“零增长”。沿江区域真正落实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
其次,实施美化岸线工程,营造最美丽江岸,打造沿江山水风光带。一是通过植树造林,丰富沿岸景观层次,实现江岸树木繁盛、生机盎然,达到江流奔涌、岸绿景美。二是实施岸线复绿补绿增绿工程,堤外打造“生态绿化带”、堤内打造“园林景观带”,建成江岸青山绿水交相映衬的绿色生态长廊。三是对沿江矿山、港口、码头、滩涂及防洪堤坝,进行整体生态修复,在江滩内堤栽种垂柳、竹柳等耐水植物,迎水坡面全部播撒草籽,打造见绿、见景、见层次的亲水外滩。四是利用沿江山水人文景观资源,加大对名胜古迹的视角性和可游性保护,展现长江历史人文风貌。
2、在“+旅游”模式方面,进行乡村、田园、园区、设施景观化提升,建设沿江特色旅游项目带。
首先,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建设沿岸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带。一是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比如,棉船镇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即全镇种植棉花,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要将其定位为我国“一村一品”的发源地,着力做好“+旅游”文章,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做活“水文章”,保留轮渡交通方式,加大游客的体验度;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各乡村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二是以生态宜居为根本,建设美丽乡村带。统一改造沿江乡村建筑立面,拆除破旧房和彩钢瓦等建筑,整治农村厕所、垃圾、污水,实现村容风貌整洁、小镇景观优美。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确保境内江清水秀,建设好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其次,实施休闲农业工程,建设沿江农业景观和田园风光带。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村落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以文旅创意为径,利用“+旅游”等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是通过美化山水林田湖、创办农业嘉年华、建设休闲农庄等新模式,让市民在农村住下来、游起来、购起来,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二是通过开展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农业游学等活动,满足市民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知识的需求;三是通过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退休老人到乡村居住,享受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四是围绕城市居民消费喜好,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地设计一些独特的休闲农业体验项目。
再次,实施园区美化工程,建设沿江工业旅游和遗产博览带。一要依托码头、赤湖、金沙湾、矶山等现代化大规模工业园,积极发展、建设一批工业旅游区(点),打造工业旅游和研学旅游基地。二是加强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依托瑞昌商代铜岭铜矿遗址、九江租界工商业遗址、瑞昌江州造船厂旧址、彭泽核电项目原址等组合打造“三千年中国工矿业遗产博览带”。三要在几大工业园引进旅游商品研发企业,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建设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基地。
最后,实施设施优化工程,建设沿江休闲码头和渔民村落带。一是提升沿江旅游公路建设档次,做到道路宽敞、路面整洁、路视开阔、路灯亮化、路景优美。二是利用生态水景和美丽岸线,建设若干独具特色、颇具风情的滨江型休闲文化生活码头街市,通过商业包装和文旅创意,创造一种休闲生活模式,成为沿江、腹地居民和游客的休闲去处。三是对于依托历史遗留下来的渔民村,保护其水美、景美的环境和以舟为室、视水如陆、靠江为生的渔民生活风情,并适度恢复其原生态生活方式,既传承文化和生活,也可以开发为旅游项目。
3、在旅游产品建设方面,实施最美旅游节点工程,建设江西“长江最美岸线”精品线路。一是建设山水观光旅游线路。以长江风光及沿江青山、石钟山、鞋山、彭浪矶、马垱山等山水文化和地质奇观为依托,组织水陆结合的旅游线路。二是开拓游轮休闲项目。依托码头镇、九江、湖口、彭泽等水域风光和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推进游轮项目开发,尤其要将长江与鄱阳湖水域旅游结合起来,发展长江-鄱阳湖游轮休闲旅游。三是开发民俗体验产品。重点挖掘沿江流域的乡歌民舞、戏曲工艺,建设一批沿江特色风情小镇,发展原生态的民俗文化体验产品。四是组合红色旅游专题产品。以九江、湖口、彭泽众多的红色历史遗址遗迹为重点,整合开发沿江红色旅游景区,利用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创新红色旅游体验形式,创建国家研学旅游基地。五是在沿江重要且拥有历史遗迹的节点上,建设遗产博览点,打造一条长江最美岸线的“溯源文旅”遗产博览带,通过旅游“激活”遗产,展示“长江最美岸线”历史画卷。
4、在旅游品牌塑造方面,实施“山江湖”联动工程,建设庐山-长江-鄱阳湖最经典“山江湖”旅游品牌。根据沿江庐山、长江、鄱阳湖优质稀缺的旅游资源,综合对沿江地脉、文脉,媒体关注度和市场感应度分析,建设庐山-长江-鄱阳湖最经典“山江湖”旅游线路,实施“山江湖”联动工程,打造“山江湖”旅游品牌。加强“山江湖”旅游宣传,提升“山江湖”知名度,使之成为中国江河湖泊山水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
5、在旅游经营机制方面,实施岸线旅游合作工程,成立以精品线路为纽带的股份公司。要推进长江江西段沿江旅游市场大开拓,在旅游经营机制方面,必须实施岸线旅游合作工程,共同开发管理,成立以精品路线为纽带的股份公司,实现区域旅游“多赢”。组建后的股份公司,对岸线旅游资源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实现品牌、营销、标准统一。同时,通过整合产品、政策、需求,全力打造“山江湖”形象品牌,形成一线多景、一统品牌、一体营销的新格局。
课题组成员简介:
黄细嘉,南昌大学旅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邱婷,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许庆勇,南昌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博士
梅文斌,南昌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马彩云,南昌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原文链接:http://tour.jxcn.cn/system/2018/10/19/0171754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