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南大新闻

首页 / 南大新闻 / 正文

【战疫情】7天7夜 为生命加速 南大一附院897个储备床位交付

作者:时间:2020-02-10
摄影 单位 第一附属医院
  

为了做足“战时准备”,作为江西省新冠肺炎患者省级定点收治单位,南大一附院象湖建设指挥部紧跟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疫情防控阻击战。7天7夜,占地面积6.7万㎡的大楼达到交付使用标准,在前期200张床位的基础上再增加897张床位,为江西应对疫情提供战略保障。 

战“疫”号令一响,迎难而上,立“9天完成储备床位的达标交付”军令状。

1月24日江西启动抗击疫情一级响应,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决定将正在试运行且硬件设施顶尖的象湖院区,临时改造用于专门收治发热病人,床位数达200张。随着疫情不断升级,省委书记刘奇指示,要求增加500张储备床位,元宵节前达到使用标准。

时值新春,又恰逢疫情高发,多地封路,工人出不来,材料运不出,仍在建设的一附院象湖院区1号住院楼虽然最有可能成为“储备床位”,但是也成为医院的“最大压力”。填土铺路,紧急修筑污水处理系统,按照传染病防治的“三区两通道两缓冲”的要求改造病房……按照经验,完成这些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医院分管基建的副院长乐爱平临危受命,立下军令状——9天完成病床储备需求。

病毒阻击基建开道,7天7夜争分夺秒抓进度,对于疫情“基建大考”交优异答卷。

在分析完现状后,乐爱平将1号住院楼的17层病房逐一分析,根据防控需要将6-17楼确定为病房,面积6.7万㎡。

虽然只是1栋楼的12层,但是建设任务涉及到的协调部门众多,各类专业分包单位更是达到数十家,时间紧、任务重、参建人员杂成为协同作战的难点。为此,乐爱平安排专人与各级防控指挥部对接,确保不让办事流程拖后腿。7天里,指挥部发出各类告知书及证明协调函50余份,保证工人、建筑材料、后勤物资及时到位。一时间,超过500名工人、100名保洁保安以及近百名一附院干部职工,共同奔赴一线赶进度。

从临危受命建1号住院楼开始,建筑工作者的日常里,就只剩“夜以继日”四个字。7天7夜,乐爱平24小时吃住工地,工人通宵作战,管理人员“一日三调度”,早上督导进度、中午汇总进度、晚上“工作查房”,保证问题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工作要在第一时间部署,细节在规定时间落实。

打赢抗“疫”阻击战,保护的是人民的利益,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必须做好“人”的保障。

“这么多工人来,我最担心的还是院内感染问题”乐爱平如是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人群普遍易感,作为一名主任医师,乐爱平更担心工人在院内施工防护不到位造成的感染问题。感控处负责人立即结合大楼布局图以及传染风险,形成了施工院感防控工作方案。“我们通知所有的工人,给每个即将到位的工人都培训到位。”乐爱平说道,“基建处的12名职工分成若干个队伍,辅助500多名工人做好院感防护的同时,陪同工人作业,打消工人顾虑。”

虽然物资紧缺,但是不能让工人发生职业暴露情况,7日内发放各类防护用品医用口罩近15000个,涉及医用帽、橡胶手套、酒精、手消、84消毒液、测温枪等不打折扣全力保障。目前,参建人员未发生一起院内感染。

各个部门默契配合协助冲刺,为病房交付提供了坚实后援,解决前方作战后顾之忧。 

7天时间,敞亮的新大楼按照要求改造完毕。在门诊大厅通往1号住院楼的过道里,通往病房的电梯分两边,按照传染病防治“两通道”的要求,一边专门提供给医务人员使用,另一边专门提供给患者使用。在病房的过道内,写有“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标识醒目张贴,虽然标签简陋但实用。“这么好的环境,病人住院心情肯定好。”保洁罗大姐说。

“考虑到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回家不便,我们每3层楼选择1层的几间房采取上下铺的方式,可以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乐爱平说。时间紧任务重,紧急调配的医疗床、床单被套虽然都如期到达象湖院区,但是套好被套并且铺好床的问题再次凸显。为了确保病人抵达即可收入治疗,机关后勤和换班的护士长们组建了超过20人的“铺床团队”,于2月7日凌晨3点全部摆放到位。

2月7日,1号住院楼达到交付标准,距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交付时间提早2天。要求增加的储备床位数,由500张增加至897张。

原文链接:https://c.m.163.com/news/a/F51D7RGF04169AI7.html?spssid=c66f7ea75eb2a8bb66e2e07ec342316d&spsw=1&spss=other&isFromH5Share=article



编    辑:戴  琳

责任编辑:马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