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转眼间,江西援助武汉医疗护理队伍来到武昌方舱医院已有20余天,这段时间,来自各附属医院的队员们经历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与“新冠”病人接触、第一次在如此大的“病房”工作、第一次穿上“全武行”的防护服……在20余天与病毒“较量”的过程中,大家逐渐由最初的紧张、匆忙变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也逐渐明确了“三零小目标”,总结出了“三心小秘诀”。
“三零”——零感染、零跌倒、零死亡,是江西队的“小目标”。
2月4日,江西省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护理队连夜疾驰武汉。101名队员,不到12小时集结完毕,抵鄂不到22小时进舱。“我把你们100个人带来,就要把你们一个不少平安带回家。”“零感染”,是护理队领队、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副院长唐浪娟定的首要目标。江西队采取“小班教学”,将100名护士按进舱顺序分批培训,培训一批进舱一批,保证了每名“学员”充分练习过关。江西队要求两名护士同时进舱,相互检查提醒防护装备是否完好规范。出舱时,院感护士在“半污染区”提醒护士脱防护服每一个步骤和动作要领:“尽量慢一些,避免产生气溶胶”。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好转,队员容易出现松懈的情况,江西队及时为队员们“紧发条”,举办护理感控知识竞赛、不定时抽查队员穿脱防护服是否规范……让大家再次提高警惕,避免松懈。
方舱医院由体育馆改造,设施条件比不上常规医院。患者多、床位近、用品多、电线走线铺设在地板上等等问题,都是病人“跌倒”的隐患。江西队针对“零跌倒”目标,提前干预,在所有可能发生跌倒的地方,都贴上了醒目的“防跌倒”警示标识;针对年纪大的患者,护士们会多留心,搀扶患者去上厕所;随时提醒患者小心脚下;在开水房,提醒打开水的病人不要装太满,防止水溢在地面。江西队提前干预,将“防跌倒”工作前置,保障患者安全。
众所周知,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轻症患者,但是新冠肺炎病程发展非常迅速,由轻症转重症可能会非常快。“不能因为病人属轻症,我们就麻痹大意,有些病人肺部感染已经很严重了,但是却没有明显症状,所以,我们要加强护理巡视。”唐浪娟说。江西队通过每天询问患者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指脉氧,加强巡视,特别是夜间巡视等,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交接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三心”——心理护理、心理疏导、团结一心,是江西队的“小秘诀”。
对于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有些患者一家三口被隔离在不同的地方,紧张焦虑是刚进方舱的患者们的普遍情绪。江西队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队员杨护士一句简单的安慰,让患者刘猛出院后仍通过央视寻找感谢她。带患者练八段锦、呼吸操、送零食已经成为了护士们的日常。“小姐姐”、“小哥哥”、“小姑娘”、“小丫头”是患者们对队员们的称呼,经过大半个月的相处,江西队的队员们早已与患者们“混熟”了,亦医、亦友、亦亲人。
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在方舱内的队员们也或多或少面对一些心理问题,为保证团队高质量运转,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很多护士一旦出现干咳、腹泻等不适症状就怀疑自己是否被感染了,精神高度紧张。我们通过请专业心理医生和我们领队谈心等方式,帮助她们舒缓紧张的情绪,并联系相关检查,安排休息。”唐浪娟说。江西队通过每名护士日报告制度,收集每个护士身体情况、精神状态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信息,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江西省援助武汉医疗护理队的101名队员来自全省10个地市62家医院,是临时组建的“大家庭”,队员之间的工作方式、习惯都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江西队为队员搭建沟通的桥梁。今天的饭菜好不好吃,今天希望在防护服上画一只小猫,328床的病人病情有好转……在微信群里,大家畅所欲言,年轻人很快就“混”熟了。全队分了6个组,领队分别和每组队员谈心,谈感悟、谈成长、谈困惑……在一次次谈话中,大家敞开心扉,心也贴的更近了。在武汉,一群来自江西的“白衣天使”们相互鼓励,互道加油,大家相信一定能打胜仗!
江西援助武汉医疗护理队临危受命,顶住压力、勇担使命、众志成城,用精湛的技术和专业能力,全力救治一名又一名患者。病毒的肆虐没有让他们退却半步,有着红色基因的江西“老表们”总结经验、变换“战术”,制定“小目标”、总结“小秘诀”,逐渐将疫情防控遭遇战变为主动战。(文/濮琦琳 邹粤 徐芳 图/徐丹)
原文链接:
http://www.jx.chinanews.com/news/2020/0229/34599.html
编 辑:李欣蕾
责任编辑:马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