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本网讯(第二附属医院)据悉,已确认以飞沫和长时间、高浓度的气溶胶为新冠病毒肺炎(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主要传播方式,特别是在临时组建的2-3人单间重症监护病房。传统的高流量吸氧、面罩、无创呼吸机等呼吸支持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气溶胶,目前难以明确其有效传播范围和滞空时间,也缺乏简便易行的科学评估手段,对医护人员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南昌大学二附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华福洲主任发明的一种简易给氧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此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门的报道。该发明经过不断改进,结构简单易用,主要由麻醉面罩,过滤器,L接管,软性球囊,连接管组成。该发明与传统装置相比,除了能大幅减少新冠病毒的排放,减少室内气溶胶的形成,保护医护人员,还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给氧效率高,软性呼吸囊充盈后,患者吸入的氧浓度达99%,快速提高患者吸入氧浓度,减少呼吸窘迫现状,从而改善呼吸功能;二是减少气道水分丢失,湿化患者口腔,保证气道湿润,减少痰液形成;最新的新冠肺炎患者尸检发现,患者肺内很多痰液,形成胶冻状,与气道干燥和体内水分丢失有关;三是患者舒适性好,接收度高,不会引起患者呼吸抵抗,患者舒适性好,接收度高;四是减少医疗氧气的消耗,节约重要的医疗资源,软性呼吸囊充盈后,可大幅降低给氧流速,从而达到节约用氧气量。常规高流量给氧达到10升/分钟,而该给氧发明维持仅2升/分钟就可以,节约4/5的医疗用氧量;五是易于排放二氧化碳,保护患者安全,可长时间使用,L型接口有巧妙的二氧化碳排放设计,很好的保护患者生理状态。
据了解,该给氧装置在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也能够帮助厚重防护服下的医护人员降低大量的工作量、提高安全性,对此患者和医护人员均反响热烈。"氧疗关键就是要提高流量的持续的这样一个供氧状态,这个装置可以迅速提高病人的供氧状态,它带了一个过滤装置,可以减少病人的病毒排放,也保护了我们医护人员。" 南昌大学二附院副院长徐建军在采访中说道。
当前,创造好、保护好、运用好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行动指南。如何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的高效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与社会发展融合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驰援武汉的"独家专利"告诉我们,植根于临床问题的发明创造具有更巨大的应用价值,鼓励创造好、保护好、运用好临床发明必将造福广大患者,促进社会和谐。
编 辑:胡诗月
责任编辑:马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