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南大新闻

首页 / 南大新闻 / 正文

【战疫情】武汉会诊的“一附院”经验

作者:第一附属医院时间:2020-03-02
摄影 第一附属医院 单位 第一附属医院

  

本网讯(第一附属医院)近日,央视新闻播出的一则肿瘤中心远程会诊的画面引起了社会关注,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向大家介绍了肿瘤中心远程会诊的情况,指出这样的会诊能够充分共享经验、凝聚共识,有效提升医疗质量,降低死亡率,而这背后正凝聚着“一附院”人的智慧。

联合医务处的会诊难题

2月15日,全国11支医疗队伍齐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协和肿瘤中心”),为落实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要求,充分利用各个团队的专家力量,战时联合医务处正式成立。
组织各支医疗队伍专家对肿瘤中心的重症病人和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讨论,是联合医务处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武汉组织多学科会诊,一方面人员聚集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各个队伍的专家不是在病房就是在驻地隔离,种种限制导致很难组织会诊对话,这让联合医务处的专家们感觉到了困难,而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吴佳乐却主动接过了担子。

b7f8d9b8cff14131bcd33f528696617e.jpeg

“一附院”经验给出解决方案

参加过雅安地震、向阳圩决堤、抗洪抢险、大爆炸抢救等一系列突发事件援救的吴佳乐,有着丰富的应急事件处理经验。他的脑海里迅速有了自己的判断,通过搭建多人的视频对话机制,利用远程会诊的形式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或许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发挥作用。
凭借自身多年的远程医疗经验,他迅速开始着手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制定远程会诊流程。他结合疫情形势、现场条件把“一附院”的远程会诊制度“深度加工”,带到了武汉战场;用“一附院”的远程医疗软件,联通了武汉协和肿瘤中心的各位专家;让“一附院”的远程会诊流程及时为隔离病房内的战士提供战术指导,为肿瘤中心的新冠肺炎患者保驾护航。
会诊之前,每一位患者的资料都会发到吴佳乐手中,他要仔细地整理收集,结合他的临床经验作出判断,并且从11支医疗队的专家库中选出最符合患者治疗的“专家配置”,最后同会诊双方做出协调安排。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远程会诊就可以正式开始。

6d4c63d246bf4a4fbecf3e55d2f96151.jpeg

肿瘤中心远程会诊备受好评

2月19日,肿瘤中心联合医务处的首次疑难病例讨论会在南大一附院搭建的远程会诊平台下顺利进行,吴佳乐担任远程会诊主持人,来自四川、江西的两支国家医疗队及院级专家组三方共计11名专家通过远程会议的方式参加了疑难病例讨论会,得到了各位专家的高度肯定。吴佳乐制定的沟通协调、收集病例、组织安排等远程会诊机制也得到了成功验证。
2月24日,协和肿瘤中心的首次疑难病例讨论会由吴佳乐主持,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以及来自武汉、四川、福建、安徽医疗队的2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讨论。吴佳乐说:“坚持病例讨论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讨论会结束后,胡豫对支援武汉的各支医疗队伍表示了感谢,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种线上讨论凝聚出更有效的防治经验。
截至2月29日,这样的远程会诊,在武汉协和肿瘤中心内已经完成了6次,讨论了19例病例,吴佳乐仍然是穿梭其中的协调人,他解释道:“远程会诊,从制度上和实质上有力保证了对重症患者所做的每一个治疗措施,都能体现专家团队最好的力量,这是我们一附院人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正如吴佳乐所说,141人的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就是要把一附院的精神带到战疫最前线。

编      辑:徐子琪

责任编辑:涂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