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近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核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核结果,南昌大学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临床医学(精准医学联合培养项目)等4个专业均已通过备案或审批。
其中,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工程2个专业为备案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临床医学(精准医学联合培养项目)2个专业为审批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身心健康,可从事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符合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适应医疗行业互联网医疗发展新方向,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与智能医疗诊断相关的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具有智能医学系统开发以及智能医学数据的挖掘、处理与分析等能力,面向智能医疗行业企事业单位、医学技术部门,能够从事智能医学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应用和维护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医工高度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主要培养拥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遵守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具有网络空间安全领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能够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安全的设备应用、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安全设计与分析、网络安全技术咨询与评估服务、网络安全规划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临床医学,主要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境界、医德素质、医德情感的新型医疗和医学科学高素质人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教育学生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掌握临床医学与精准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认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个体差异,对患者实施量身定制的精准医疗措施。
为贯彻落实《南昌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行动计划(2018-2022)》文件精神,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需求,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工作新定位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推进南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学校印发了《南昌大学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指导意见》,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开展了2019年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各学院经党政联席会讨论后提交了专业调整方案,教务处按照“稳定基础、强化优势、突显特色、培育新兴”的工作原则,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态势,提出调整建议,并与各学院充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南昌大学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调整方案结合“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专业毕业”的培养模式改革,最终形成68个招生专业(大类)、96个培养专业的总体方案,报校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经校长办公会审议,调整结果如下:
专业调整情况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由建筑工程学院调整至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在社会学类中进行招生,近期将申报“社会学”专业代替公共关系学专业。
专业停招情况为,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艺术设计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影像技术、文化产业管理、经济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科学、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戏剧影视文学、教育学等15个专业2020年继续暂停招生;广播电视编导、翻译、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国际商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工程管理、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眼视光学、临床药学等18个专业从2020年开始暂停招生。
编 辑:胡诗月
责任编辑:马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