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本网讯(转化医学研究院)近日,我校转化医学研究院辛洪波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Myeloid but not hepatocytic CD38 is a key driver for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一区,IF=40.8)上发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启航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转化医学研究院邓柯玉教授、汪玲芳助理研究员与辛洪波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昌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肝移植和肝脏手术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其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是肝脏外科手术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多细胞、多因子共同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CD38作为哺乳动物体内主要的NAD+降解酶,在能量代谢和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前已有报道表明其在心脏缺血损伤和多种代谢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HIRI中的具体作用及细胞特异性机制尚不明确。
该研究首次发现,巨噬细胞中CD38缺失通过NAD+/SIRT1信号通路激活PPARγ信号通路,促进髓系单核细胞向具有抗炎作用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同时调控p53信号通路,抑制单核细胞向促炎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进而有效减少HIRI引起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NAD+/SIRT1调控也能够使NLRP3介导的炎症小体焦亡途径中的经典半胱天冬酶- 1/GSDMD加工过程失活,显著抑制IL1-β、IL18等促炎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减轻炎症损伤。本研究首次明确了髓系CD38在HIRI中的关键驱动作用,揭示其通过NAD+/SIRT1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与焦亡的新机制。相较于靶向肝细胞的传统思路,靶向髓系CD38有望通过调节循环单核细胞功能,为HIRI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具可行性的临床策略。
辛洪波教授及其同事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和干细胞等领域的研究,在Nature、PNAS、Circulation Research及STTT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2YFA1104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470454,82270302,82000354,82260173)及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212BCJ23043,20212BAB206087,20212BDH81020)资助。
审校:许航、涂金凤、朱文芳、欧阳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