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编者按:4月21日,新华社客户端以《企业导师进课堂 文科育人新思路》为题,报道我校人文学院《客赣方言与方言调查》特色课程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形式,实现高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为传统文科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课程实践。详情如下:
在深入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与龙南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校企合作课程实践引人关注。近日,该院《客赣方言与方言调查》特色课程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形式,实现高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为传统文科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课程实践。
此次校企合作始于去年双方签订的战略协议,以语言类专业课程为突破口,构建“理论+实践”双轨教学模式。课程团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学大纲,设置非遗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导游言语交际提升训练等实践项目模块,建立校企双导师制考核评价体系。
近日一场特色课堂上,龙南市客家和阳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潘平等3位企业导师,通过围屋文化、服饰文化、山歌文化三大主题,系统阐释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校方教师团队则结合童谣、山歌中的语言现象,深度解析客家方言的语言学特征。课程尾声,中外学生身着客家传统服饰演绎山歌的场景,成为课堂教学成果的生动注脚。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学生黄蓉认为,这种创新课堂让理论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沉浸式教学让他们对中国地域文化有了更深认知。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课程负责人卢继芳介绍,校企共建不仅体现在课程设计层面,更构建起“实习实践基地+项目小组+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评价,学生需通过语言景观设计等实操项目考核,这种“真刀真枪”的实训模式使学生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刘小川认为,“文科+”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传统人文学科实践性不足的难题,通过引入行业标准、产业需求,推动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校企协同育人实现多方共赢:学生获得实战能力培养;高校优化传统课程体系,建设新型实践平台;企业则建立起稳定的人才储备库,促进产学研合作。
原文链接: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505739?d=134ff35&channel=weixin&time=1745241584115
审校:许航、涂金凤、朱文芳、陈小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