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本网讯(第二附属医院)强强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一期)正式投入使用。今后,江西及周边地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国内顶尖医院同质化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高位推动落地: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西样板
7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一期)举行揭牌仪式。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史可,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海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校长陈晔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执行院长邵浙新出席仪式并共同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江西省心血管神经肿瘤医学中心”揭牌。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世鸣,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邓强,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潘秉兴,相关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南昌大学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浙大一院派驻专家代表及建设监理单位负责人等150余人参加活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程学新主持仪式。
陈晔光代表学校向项目的顺利投入使用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服务健康江西建设的重大项目。近年来,浙大一院与南大二附院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在医疗技术创新、人才引育共享、医学人才培养、科技项目攻关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实质性合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希望两院以项目投入使用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合作,借助浙大一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先进经验,在医疗、科研、学科、人才、运营管理等工作中持续发力,完善项目医院运行机制和改革举措,强化精细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诊疗效率,更好地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作用,积极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惠及更多老百姓。
朱世鸣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南昌第一家启动运行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院区,浙大一院江西医院的投入使用标志着省委、省政府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取得阶段性成果。他希望浙大一院江西医院勇当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示范标杆,全面承接浙大一院在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诊疗规范及管理流程,实现重点专科、品牌、技术、服务、管理的平移;争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创新高地,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在编制动态调整、绩效分配等领域先行先试,探索高效治理模式;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枢纽,以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辐射带动基层能力提升,推动落实医院四大功能定位;加快打造技术同质、管理同频、服务同标的高水平医院,奋力谱写新时代卫生健康“四区四高地”建设新篇章。
邵浙新表示,江西与浙江一衣带水、咫尺相邻。浙大一院与南大二附院携手共建区域医疗中心,既是国家战略在江西的生动实践,更是浙赣两地深化医疗合作、惠及民生的具体行动。展望未来,浙大一院将以国家医学中心的使命担当,持续输出优质资源,派驻精锐团队,与南大二附院紧密携手,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深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浙大一院江西医院打造为“立足赣鄱大地、辐射中部地区”的全国一流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区域内疑难危重症诊疗高地,切实兑现4500万江西百姓“大病不出省”的民生承诺,为建设健康江西、增进人民福祉贡献更大力量。
程学新表示,南昌大学二附院将借助浙大一院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国内领先的综合实力,全力打造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高层次教学基地、高水准创新高地、高融合智慧医院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扎实推进新时代卫生健康“四区四高地”建设,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医疗管理和优化医疗服务,深化医教研协同创新,为南昌大学加快建设“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卫生健康江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共同到浙大一院江西医院(一期)心血管内科病房参观交流。
聚焦百姓痛点:三大中心发力疑难重病
长期以来,江西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许多疑难重症患者不得不辗转外省求医,负担沉重。浙大一院江西医院精准识别省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全力护航省内居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重点打造以“心血管、神经、肿瘤”三大学科群为引领,其他学科协同发展的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集中优势力量应对这些在江西高发、高死亡率的重大健康威胁。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框架下,我们已经和浙大一院心血管内科建立了深度的交流合作,围绕‘技术平移、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大核心目标,开创了江西省多项新技术,”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人强表示,未来,科室将借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平台,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全省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定期专家门诊、重症监护病房教学查房、多学科 MDT讨论等方式,我们与南昌大学二附院的同道们一起诊治了多例法布雷心肌病、铁过载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等罕见病,明显提升了罕见病的诊治能力,也受到患者的高度好评。”作为常驻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严卉表示,未来将以“让更多医生看见罕见,为更多患者治愈罕见”为使命,让更多江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浙一诊疗服务。
引入顶尖力量:名医专家扎根赣鄱
顶尖医疗的核心在于人才支撑。为保障江西百姓“看得好病”,浙大一院已累计派遣150余名高水平专家赴赣支援,目前有29名专家深度扎根江西,覆盖心血管病、神经疾病与肿瘤相关重点科室。更令人期待的是,当前已有五位国家级名医在浙大一院江西医院定期开设特需门诊,诊疗专长涉及小肠移植、肺移植、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等。其中,国内顶尖血液病专家、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委、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委黄河教授及其团队将长期深度融入医院,让复杂血液病患者在省内即可获得前沿诊疗方案。未来,浙大一院还将陆续派出国内顶尖专家来院坐诊与手术,为实现江西百姓“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添砖加瓦。
创新服务模式:疏解就医堵点难点
“医院不仅带来专家和技术,更引入多项创新模式,切实便利百姓求医问诊,减轻治病诊疗负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程学新介绍道。“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打破科室壁垒,统一调配床位,已将平均住院等待时间缩短至2.15天,有效缓解“一床难求”。针对肿瘤患者的“日间化疗”模式,让患者当天治疗、当天回家,已累计服务超2万例,显著降低人均治疗费用和院感风险。医院还大力推广多学科诊疗(MDT),组建105个MDT团队,为疑难杂症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已服务近4000人次。同时,医院在罕见病诊疗领域取得突破,建立筛查体系和数据库,致力于改变患者“平均确诊超4年”的困境。目前,已成功确诊多例罕见病病例,包括法布雷病、血色病等,帮助患者早确诊、早治疗、早康复。
针对省内高发的肺癌,医院更创新性地成立肺癌专病中心,提供从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多学科综合治疗到康复随访的全周期、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在大幅提升诊疗效率的同时,更免去了患者奔波之苦。
立足区域枢纽:辐射带动全省医疗提升
浙大一院江西医院(一期)位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旁。作为区域医疗关键枢纽之一,其正式运行将通过技术培训、远程协作、双向转诊、学术交流等方式,辐射带动全省各级医疗机构提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推动构建更高效的分级诊疗网络,惠及全省百姓。
据了解,浙大一院江西医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共建的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也是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承载着“政策所向、现实所需、群众所盼”的厚重期望。7月25日,这艘国家级的医疗“旗舰”将正式扬帆起航,为4500万江西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让赣鄱大地上的百姓真正实现“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共同愿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4500万赣鄱百姓实现“大病不出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携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共担时代使命,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省有关部门倾情指导下,共同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以打造“心血管、神经、肿瘤”三大学科群为引领,其他学科协同发展的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
浙大一院江西医院占地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一期位于南昌市红谷滩区核心地段(学府大道588号),交通便利、配套齐全。二期位于九龙湖片区龙兴大街以南,阁皂山大道以西交汇处。
浙大一院江西医院未来将引入浙大一院百余名医学专家,全面复制平移浙大一院25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8个省级重点学科,开展至少78项新技术,全力推进项目医院医教研管同质化,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和肿瘤领域区域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国际肿瘤防治中心。
编 辑:李峥
责任编辑: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