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南大新闻

首页 / 南大新闻 / 正文

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团队在藻类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时间:2025-07-01
摄影 资源与环境学院 单位

本网讯(资源与环境学院)近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周文广、刘进教授团队在藻类生物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Water Research期刊。

真菌辅助生物絮凝作为一种无化学添加的微生物采收和污染物固定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物种特异性特征尚未明确量化,阻碍了合理菌株选择和规模化应用。我校周文广教授团队在生物絮凝领域取得新进展,基于不同真菌的胞外多糖结构及絮凝性能对比,提出糖蛋白依赖的生物絮凝机制差异化进化理论,为理解生物絮凝机制、设计新型环境友好生物絮凝剂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成果以“Sticky or Thrifty: Divergence in Extracellular Glycometabolic Architecture Underpins Contrasting Fungal Bioflocculation Strategies”为题发表于环境领域顶刊Water Research。论文第一作者为资源与环境学院张静博士生,周文广教授和课题组邵盛熙特聘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昌大学为唯一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单位。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双千计划、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25010334

环境抗生素污染是一项全球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近日,南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进教授联合四川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团队合作,将微藻与先进材料科学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新型可回收微藻凝胶系统,可以实现污水中抗生素的高效降解(>99%)和微藻的便捷回收,同时具备自我再生能力,可多次循环利用,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出优异的去除效果,并可有效防止微藻泄露,从而避免潜在的微生物泄漏风险。该研究揭示了微藻-材料在生物修复中的协同作用机制,为生物杂化系统的创制提供了依据,为解决全球水污染问题提供了绿色低碳方法。该成果以“Retrievable hydrogel networks with confined microalgae for efficient antibiotic degradation and enhanced stress tolerance”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415-z

近年来,周文广、刘进教授团队围绕鄱阳湖流域环境与微藻生物资源利用、微藻碳中和技术开展了大量原创性高影响力工作,周文广教授目前担任国际藻类领域旗舰期刊Algal Research主编,刘进教授担任多个学术期刊副主编、以及国际应用藻类学会执行委员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常务委员。团队联合QS全球大学排名第2的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共建“南昌大学-帝国理工光合作用与低碳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并于2025年成功获批教育部人社部“111学科引智基地”。

审校:许航、涂金凤、朱文芳